游客
题文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

A.1997年6月30日 B.1997年6月3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2月20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