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记载:鲁邦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答曰: “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观点的是
| A.孟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铁饭碗”形成于( )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 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 |
|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 | D.改革开放的初期 |
下表是1945~1948年国统区有关数据统计
| 年代 |
1945年 |
1946年 |
1948年 |
| 发行数额(亿元) |
5569 |
37261 |
6636946 |
| 物价指数 |
8640000 |
681600 |
564570000 |
有关上表统计数据最直接恰当的结论是()
A.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经济形势阶级矛盾尖锐
C.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D.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环境安定 |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
| C.政府政策支持 |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
|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 C.开埠通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