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化】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这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教育部要求,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11月10日晚,在APEC欢迎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谈及北京天气时表示:“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1)有人认为,在北京召开APEC会议期间的蓝天只会是美好而短暂的‘APCE蓝’,不会长久。出现这种担心的原因或依据是什么?
(2)你认为习主席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3)我们要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有什么意义?
有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以下数据,请你阅读下表后回答问题。
年份 |
GDP(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1978年 |
3645 |
343 |
134 |
2013年 |
568845 |
26955 |
8896 |
(1)上述数据反映了什么?
(2)上述数据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使这一变化趋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国家应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92年7月3日633名人大代表本着对国家、人民、子孙后代高度的责任感,对三峡议案进行表决。
材料二:最近某市政府部门开展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万人评议活动。广泛收集社会群众反映的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了此项民主评议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我国人民是如何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
(3)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监督权,你认为你应通过哪些渠道行使自己的建议、监督权。(至少三点)
图表:我国人口情况普查表
普查年份 |
人口总数 |
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 |
平均每年新增人口 |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
11.3亿 |
1422人 |
1200万 |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
12.6亿 |
3611人 |
|
2005年1月6日 |
13亿 |
请问: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一特点,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新闻链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从1949年到2010年,生产总值从几亿元增长到5418.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00多元增长到19926元;财政收入从2200万元增长到883.71亿元;从1978年到2010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9元增长到122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19元增长到4005元。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新闻快递】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5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第五次座谈会。会议提出: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胡锦涛主席在座谈会上讲话中坚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1)依据新疆的实际,要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继续贯彻落实的民族政策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2)请列举符合新疆实际并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三个有利条件。
(3)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青少年应履行什么义务?采取哪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