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灾情惨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全力抢救生命,奋起抗震救灾。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灾区的各个岗位,全国人民也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1)上述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传统美德?请写出两方面。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当前践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完《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后,思想品德课老师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科代表陈明着手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
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
|
活动时间 |
2011年×月×日 |
活动地点 |
敬老院 |
活动准备 |
|
活动过程 |
|
活动总结 |
(1)请你策划:帮助陈明在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总结栏内填上相应的内容。
(2)请你说明:明确活动目的、进行活动总结有什么作用。
下列镜头里有你吗?
镜头一:一位同学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
镜头二:一位同学拿着物理试卷,心里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儿,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能考好才怪呢。”
镜头三:放学后进行大扫除,一位男同学抱着球对正在打扫卫生的同学说:“你们替我干吧,我要去练球。”
镜头四:一位女同学在实验室里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就当不知道。”
(1)上述镜头中的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3)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当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李小桐刚到七年级4班时,身体虚弱,性格内向。她沉默寡言,从不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从不和其他同学交往,处处缩手缩脚,小心翼翼。看到这种状况,同学们十分着急。于是,大家热情地接近她,鼓励她,拉她参加课外兴趣小组,“逼”她参加班上的文艺演出,还邀她参加了长跑队。现在,李小桐像换了个人儿似的,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乐于交往,身体强壮。她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请回答:
(1)为什么李小桐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七年级4班,就没有现在的我”?
(2)升入初中后,班集体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3)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为此,请提出至少三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中国经济在规模上已经是世界第三。从八国集团(G8)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从美国到欧洲,到处都在谈论:没有中国的参与管理,世界经济的均衡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 美国《时代》杂志2009年12月16日宣布, “中国工人” 作为2009年榜单上的唯一一个群体,当选为该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排在亚军位置。《时代》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1)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哪些差距?今后应该怎么做?
(3)请你列举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至少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