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史寻踪
追寻历史的脚步,探索历史的进程,领悟历史蕴含的哲理。
【图片再现】
(1)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历史地位?
【历史纪实】
在谭嗣同等人被杀后,守旧势力纷纷弹冠相庆。令人讽刺的是,这些颟顸(mān hān)污秽的既得利益者在为最后的垂死挣扎而欢呼的时候,那些对国家民族前途真正忧心如焚的青年志士却喋血街头。谁也没有料到,戊戌变法是以这样的结果而告终。
(2) 戊戌变法中青年志士虽然喋血街头,但是在社会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是什么?
【文献综述】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近代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3)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吗?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歌中寻史】
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 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只为日月清明 阳光灿烂/只为乾坤朗朗 国泰民安
你可记得春天的故事/你可记得新时代的画卷/你可听到和谐的歌声/你可听到科学发展的呼唤/继往开来 勇往直前/旗帜更鲜艳/只为天蓝水碧 风清云淡/只为风调雨顺 百姓梦圆
(4)南湖的红船、井冈的烽烟、遵义的霞光三个词条分别喻指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的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请指出三个词条所喻指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
(5)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民族开始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而春天的故事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这两个“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6)从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体现出了青年学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郐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A)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B)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C)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4分)
(2)材料二所述中,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A) (B) (C)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辛亥革命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辨析题:(请先找出错误的观点或史实,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计18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
错误:
理由:1897年,日本人在福建泉州开办纺织、造船等数十家工厂,外国商品也大量在此倾销,使当地手工业纷纷倒闭。
错误:
理由:19世纪70年代,家住上海的小荣到北京读书。他利用时间游览了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错误: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