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请回答:
材料一中“条约”指什么?它对中国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中“解放南京”与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战役有关?
有人说:“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请你写出一例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重要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求强”‘洋务派购进大批兵器,为了防治和生产先进兵器,又必然要引进大机器生产。19世纪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由蒸汽、电力和自动化机器组成的先进生产力。“求富“活动必然导致使用机器生产的官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建立。
材料二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来评价这一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我们并不重于它所提出的“求强”“求富”的口号,也并不看重它的任务是否完成,我们看重的是,这场运动……是否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为现代化工业文明过渡做出了贡献。
------------ 以上资料均摘自《世界文明史》(中)
请回答:
(1)据材料判断,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是哪一场运动?
(2)分别写出洋务派为“求强”、“求富”创办的企业名称。(4分,各写一例)
(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判断作者是否认为这场自强运动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请写出判断依据。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读了这句话后史明同学认为这三个人虽作出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你认为史明同学的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辨别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1860年圆明园被付之一炬,给世人留下了断壁残垣,焚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美日联军。
错误:;改正:。《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19世纪90年代日本发动的“让中国惊醒”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
错误:;改正:。下面是某同学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内容归纳
错误:;改正:。《我眼中的西安事变》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李宗仁、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后来事件得到和平解决。
错误:;改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错误:;改正:。
动手整理自中共十二大以后,党召开了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大会最主要的决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