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回顾两次世界大战,它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材料一:见右图(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邀请安倍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这个举动意义重大,首先表明了我们作为一个受害国的胸怀宽广大度,其次也是给了安倍一个正视历史的机会,如果安倍能代表日本象德国一样对二战的历史正确认识并向受害国人民道歉,日本就会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使日本真正的洗心革面,真正的重新溶入国际社会……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要得到受害国的原谅,是因为他们在当时参加了哪一个侵略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怎样才能得到受害国人民的原谅和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核武器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爱因斯坦的哪一理论成果?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这种局面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进步】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一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下图。
(2)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
【现代农业变革】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见下图)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它的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四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4)观察材料四,从F到G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当代发展思考】
(5)当今我国农村出现土地抛荒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瓶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发展,最重要的应该做什么?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精神文明和道德重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传统道德文化】
材料一下图
(1)材料一人物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道德思想?
材料二西汉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儒家思想从此确立在中国古代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构成。儒家提倡"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步入近代,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针对材料中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道德?并说明理由。
【现代道德建设】
材料三焦裕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中的实践模范。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号召学习焦裕禄。
(3)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过程中,除焦裕禄之外,还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湖湘道德风采】
(4)湖湘大地文化厚重,在近代更是引领中国风潮。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中,湖南也涌现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请举出两人。
图片解读和表格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1)图片解读法:
根据以上图片回答:
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作用?
图二立足的史实是什么?图三中的发明在大工厂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简要概括图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说出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简表,并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史实 |
评价 |
||
A |
雾月政变 |
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
我看拿破仑:(请用一句话概括) ③ |
B |
颁布《法典》 |
① |
|
C |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大片地区 |
② |
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正确定位,是历史上成功范例取得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近代史上,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潮流所向。 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为了把握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的时代潮流,根据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示意图,请你帮助完成。
(2)国家篇:英国的荣光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回答:“历史性的转变”指什么?英国之所以能够抢占先机的原因有哪些?
(2)人物篇:华盛顿的智慧。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一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解读华盛顿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怎样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些“变”中不断前进升华,下面就让我们来感悟世界近代史上“变”的真谛。
(1)思想改变的力量。这是一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在性格放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中“变革”立足的基本史实是什么?请列举当时一位推动变革的巨人及作用。
(2)制度变革的保障——法律文献。在“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的历史进程中,英、法、美都制定和颁布了资产阶级法律文献。据此回答:
英国、美国和法国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文献分别是?三部文献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共同之处?对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有什么重大意义?
(3)改造世界的动力——科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世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这场生产的革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并列举两个具体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