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以来,南海和钓鱼岛相继出现紧张局势,除了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相关国家贪心太重外,与美国重返太平洋战略不无关系。日本更是依仗美日安保条约,再砸钓鱼岛问题上屡屡挑战中国底线。
材料二: 2012年9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结束对日本的访问抵达北京开始访华。在日本,帕内塔一方面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冷静,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美日安保条约的重要性,表示美国有义务保护日本免受外来侵略。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同时还表示中国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保留进一步采取行动的权利。但是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造成钓鱼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针对钓鱼岛问题,我国应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
(3)在钓鱼岛问题上,青少年该怎么做?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下列选项中为图②和图③人物选配上合适的称谓。

A.中国铁路之父 B.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C.两弹元勋 D.最可爱的人

(2)图①人物领导的革命使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革命是一次“历史性巨变”?
(3)图②人物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③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图④人物在外交领域的卓越成就有哪些?(任举两例,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赞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宣言提出了尊重基本人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等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宣言指出:“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作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这就是“万隆精神”。
材料二 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开展区域经济大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亚非国家广泛支持,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4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的构想与“万隆精神”具有什么一致性?(2分)

我国古代改革家商鞅提出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在近代以来中外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的相同历史意义。
(2)对20世纪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有人评价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这种说法对不对?请结合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
(3)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贵州黔南州卷)(共10 分)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1)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经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分别是什么?
(2)他目睹过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开始了对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他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他是谁?他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 “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3 分)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2 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3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