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题共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反思近代以来欧洲的历史,也许会给我们实现“中国梦”带来思考和启迪。
【黑暗与光明】
材料一  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1)材料一中“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心在哪个国家?哪位思想家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该国革命中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精神?(3分)
【强大与衰落】
材料二 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们必须创建一个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快乐和希望。” ——1946年9月丘吉尔在瑞士的演讲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如何?结合所学,请从政治、科技两个方面回答这一经济地位确立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欧洲合众国”的构想,欧洲国家有什么具体的举措?(1分)
【思考与启迪】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以来欧洲发展的历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乔治·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两位著名的总统对于美国的诞生和新生分别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即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二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188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他在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国民:真正让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因其执政业绩突出,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
1941年底至1944年4月,罗斯福领导美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获胜作出巨大贡献。
1944年4月,罗斯福因突发去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为克服这种“恐惧”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华盛顿和罗斯福两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张反对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反对教会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强调人的作用。……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蓬勃开展,近代自科学也产生了许多新成果。
——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在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一批知识界精英表现出对理性力量的最大信任。17 世纪科学革命表明,宇宙间的秩序和可用数学加以证明的法则在自然界中起着作用。启蒙思想家们则认为,用类似的法则和理性来审视人类社会也是可能的。……他们对现存制度,特别是对教会的抨击是及其大胆的,他们为思想解放而斗争。……启蒙运动对欧洲大陆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17世纪科学革命”中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中谁?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洲大陆和北美产生的重要影响。
(3)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和性质上的相同之 处。并分别说明这两次运动与17 世纪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江南地区发生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