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童趣》,回答后面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换字法”或“组词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为之强(       )              ②数十(     ) 
之别院(       )              ④出神(     )
用现代话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本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的概括: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平凡的事物在沈复眼
里变得趣味盎然。从文章看来,怎样才能常常收获“物外之趣”?
我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 ,愿亲帷幄 ,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 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 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

[注]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当 兵 革 始 起 扰 攘 之 时 豪 杰 竞 逐 迷 惑 千 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书

谢:

   

②久而

益:

   

③而臣爵位所

蒙:

   

④恩 父子

犹: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

②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

(4)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 ,若罗浮 ,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 ,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可偃仰,可放笔研 ,可瀹茗 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 ,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 ,合同而化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有删改)

【注释】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瀹(yuè)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枰(píng):围棋盘。⑩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几席间作玩    

②又有 杖声从云中来者    

③已遂 数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从容

而安陵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飞瀑雷震,从空

抟扶摇 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C.当时建此亭 ,其仙乎

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D.顷 ,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称善者久 (《周亚夫军细柳》)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过 石 桥 有 三 奇 树 鼎 足 立 忽 至 半 空 凝 结 为 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5)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   

①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

②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③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⑤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⑥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 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 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 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①冷光,清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临溪而    

②于时冰皮    

③山峦 晴雪所洗    

而茗者    

(2)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境并分别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 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 (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