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B、C、D、E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①热稳定性:HmD>HmC;②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③A与B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大,B的离子半径最小;④A与B质子数之和是D质子数的3倍。依据上述信息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HmDm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的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E的单质通入A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mC溶液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等体积混合,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该溶液中溶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5)在A、B、C、E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热化学方程式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2)A的电子式为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 式为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试剂①宜选用石灰乳且必须过量,过量的目的是.
② 镁蒸气宜在(填序号)气体冷却后得到镁锭

A.N2 B.CO2 C.Ar D.空气)(2)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如下: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

③A装置中通入a气体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④A装置中通入a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改通热空气。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
⑤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产生的两种主要阴离子为.
⑥C装置的作用是

如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电子流向:__ _______________总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向25 mL 0.1 mol/L M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 HA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OH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2)M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此时,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 0.2 mol/L 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3)写出B点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
(4)D点时,溶液中c(A)+c(HA)________2 c(M+)(填“>”“<”或“=”);若此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3,则 c(HA) + c(H+) = __________mol/L(数字表达式,不必具体算出结果)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
CO2(g) + H2(g)CO(g) +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 K的表达式为:    
(2)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3)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该反应在850℃时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c(CO2) =" c(CO)=" c(H2) = c(H2O) 
(4)当温度为85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H2O
CO2
H2
0.5 mol
8.5 mol
2.0 mol
2.0 mol

此时上述的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填代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