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认真思考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军事方面: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材料二:1874年-189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1%,同时期的英国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
(1)材料一出自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内容?该重大事件是日本走上了什么发展道路?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反映了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4)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世界经历了从相互隔绝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前期的对外友好交流,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科技的发明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缩短了空间距离。下列这些发明分属于三次科技革命,请按要求归类。
材料四美国苹果手机有450多个零部件,苹果公司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组装。
请回答: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我国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明朝前期为对外友好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
(3)将材料三中的科技发明归属到相应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重要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它让共产主义运动从幽灵变成了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王学东
材料二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同学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做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开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
材料三公元1917年11月7日,晚上9时40分,起义前线指挥部下达命令,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52毫米口径的空包弹被推入炮膛,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攻打冬宫的信号发出了。听到炮声,士兵、工人赤卫队潮水般地冲进冬宫。
--摘自《正道沧桑》
材料四 1927年,中共发动的城市武装起义屡遭失败,想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大城市中,通过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革命力量更容易在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带生存下来。毛泽东等决心另辟新路。
--摘自《正道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部经典著作的赞誉?这一经典著作的作者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3)材料三的描述与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和首先爆发的城市。
(4)举出一例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名称。材料四所提毛泽东另辟的中国革命"新路"是什么?
(5)从上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谈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决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全面侵华八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0余万,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在各个战场伤亡人数之首。日军侵华的战费约121亿美元,相当它全部战费的35%。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3/5以上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减轻了日军对美英的打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货史·上》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所有的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应指出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自承担的抗战任务并各举一著名战例证明。并据此指出中国抗战所呈现的战略态势。
(2)材料二中日本"全面侵华八年"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事件是什么?并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批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据此指出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因素是什么。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有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本质上与康有为主张的政治体制都属于什么性质?
(3)材料三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材料四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这一体制与康有为、孙中山倡导的政治体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加速了哪一场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什么?
(2)图二中的现象出现在怎样的世界格局之下?
(3)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各有何影响?表明世界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