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溶液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 D.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
(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 (填下列装置编号)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 。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min。(填范围)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
有一包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为了测定其纯度,某校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甲组实验方案:
在坩埚中称取样品3.0g →加热→冷却→称量→再加热?…(至恒重)。
①完成上述实验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 ____。
②若坩埚质量为16.0g,加热至恒重时坩埚和残留物总质量为18.2g,则样品的纯度为_
(1)乙组:称取样品,利用下面的部分装置测得室温下样品与酸反应放出CO2的体积,计算样品的纯度(已知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①完成该实验方案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__(用字母回答,下同)。
②该实验应选用的酸是__
a.稀盐酸b.稀硫酸c.稀硝酸d.三种酸均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组中A同学根据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纯度。
B同学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丙组同学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室温下,取20 mL0.4 mol/L 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 mL 2 mol/L CaCl2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还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__ ___(用有关离子方程式解释)。
由此丙组同学共同讨论,否定了A同学的设计方案。
(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少量的氯化铁 |
B.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8.80mL的碳酸钠溶液 |
C.配制0.1mol/L的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要洗涤量筒,否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
D.振荡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试管,发现有气泡冒出,它是CO2气体 |
E.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用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
F.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
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其具体操作依次为
(2)若丙同学的观点正确,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通过量的空气,请说明结束时通入过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g,装置B质量增加了n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 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
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I.课本中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 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写出该化学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两种猜想:①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②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中的铜丝,约lmin后鼓入空气。请填写下列空白:
(1)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常常将甲装置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实验进行时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发生后,移去酒精灯,利用反应自身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进一步研究表明,鼓气速度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实验中“鼓气速度”这一变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量。
用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 H2SO4溶液来做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得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为t1℃~t2℃(t2>t1),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c = 4.18J/(g·℃),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mL,中和热△H=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不用化简)
若将H2SO4溶液换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测得的△H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来做该实验,测得的△H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