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它是一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其兴起的主要动力是
A.蒸汽机和工场手工业 | B.电动机和垄断形成 |
C.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 | D.生态能源和第三产业兴起 |
《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
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 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 |
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 |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
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
B.皇权进一步加强 |
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 |
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 |
《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 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 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 D.提高了官员素质 |
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
①分封遗风②宗法观念③皇权思想④世袭制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