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3分*2点或2分*3点)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2分*3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冶民无常,唯以法治……明和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谭刑撼?曰:杀戮之谓刑,皮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按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五: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科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材料四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原因是否是真实原因?如果不是,真实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华的什么特征?
(3)上图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
(4)面对此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区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 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
——互动百科网
材料二 在吐蕃乌思藏地区,最初:“蒙古成吉 思汗取得了汉地的皇位,镇摄整个国土,对诸皇子分封土地之时, 以及后 来在历代皇帝之时,出现了划分拉德、米德,清查土地,计算户数的各种制度等。……蒙古薛禅皇帝之时,治下有11个行省,吐蕃三个却喀虽然(人口)不到一个行省,但由于是上师(帝师)的住地和佛法兴盛之区,所以也算作一个行省,这样(总共)有11个行省。”
——《汉藏史集》
请回答:
(1)据材料 一及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怎样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行省是不同的,请叙述元、清时期主要的管理机构和措施。
(3)2008年奥运会前夕,在达赖等藏独势力和西方“民主人士”策动下,出现了一系列暴力事件及“和平请愿”的闹剧。请结合材料二内容批驳其“藏独”行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