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 D.“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 |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原因是
| A.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 |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
| C.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 | D.群众斗争的高涨 |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议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后开始形成内阁制,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
|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
| C.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 |
| D.德意志帝国宰相是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
“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对这段引文解读正确的是
①殖民地通过抗英斗争,赢得国家独立 ②华盛顿拒绝成为国王而创建共和政体 ③联邦政府的创设完全照搬孟德斯鸠学说 ④联邦制体现分权与制衡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