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中期,不论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对于世界历史,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观点的主要理由。
(2)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到19世纪中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全都卷入整体世界,人类到此才真正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这一时期,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都有可能为其他民族所利用。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任何文化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这一时期任何文化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与其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什么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一一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一一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一一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券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一一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时间
两税收入比例(﹪)
征榷收入比例(﹪)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67.34
32.66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49.73
50.27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32.24
67.76

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
——据郑学様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分析其影响。(2分)
材料四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
——[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