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摘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今天下安危,系之於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1)请写出材料一中“扫六合”的秦王名字。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主要指秦王的什么功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英雄”、“长策”各指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一“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和材料三的有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在历史上都曾称为“秦王”的统治者各自统治的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请回答:上述两句诗分别是唐代哪位诗人的名句?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色?
阅读下面材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完成(1)~(4)题:
(1)这是谁的诗句?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后人把他称为什么?
(4)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欣赏杜甫回顾亲身经历的诗句: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完成(1)~(5)题: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4)杜甫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1991年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这座大型石拱桥,最近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对“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的评选极为严格,要求必须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
完成(1)~(2)题:
(1)“这座大型石拱桥”指的是哪座桥?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属哪个朝代?
(2)这则报道说明了什么问题?
看下图完成(1)~(3)题:
图1图2图3
(1)图1所示书的名称是?它印刷于哪一年?
(2)图2中的桥梁是什么桥?它在什么时候修建的?
(3)图3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何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