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材料一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图片。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出发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的发展。多次下令……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学过的知识请你说数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
(4)材料四中描述了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但其具体措施没有。你能为其补充完整吗?
(5)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我们说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
(1) 以上材料围绕着我国哪种选官制度而言的?
(2)该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2分)
(3)我国古代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唐朝时这种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5)此项制度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6)从古代的科举制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请谈谈对考试的认识?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判断图(一)和图(二)分别为哪个朝代的运河: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4分)
(2)图(一)大运河的中心点①是_________,最北端到达②是_________,最南端到达③是_________
运河四段: C.D.E.F.(4分)
(3)图 (二)运河开凿的皇帝是__________
(4)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条运河的不同点(至少一点)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