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第聂伯河流域图。
材料三 第聂伯河下游相关资料:下第聂伯河已建成卡霍夫卡水库、克列缅丘格水库和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水库等6座梯级水库,总水面面积近69万平方米,其中水深2米的浅水区水面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水库总库容43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85.7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383.6万kW,年发电量143.9亿kW·h。使该河段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建坝前河水季节分配
流量分配 |
春季 |
夏、秋 |
冬季 |
比例 |
61% |
24% |
15% |
建坝后河水季节分配
流量分配 |
春季 |
夏、秋 |
冬季 |
比例 |
38% |
32% |
30% |
根据材料二第聂伯河水系图判断该河流流向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信息分析建坝前和建坝后第聂伯河下游河水季节变化特点(4分)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美洲部分地区及某月等温线分布
材料二洛杉矶和休斯顿降水分布图
材料三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人均产糖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世界糖罐”。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的55%。
(1)左图所示月份为 月(1月或7月),左图中A处等温线(4℃)出现小范围闭合,虚线框内等温线向南弯曲。判断上述两处分别受何种地形影响____、____。
(2)洛杉矶东西两侧的板块名称分别为____、____。
(3)描述与休斯顿相比,洛杉矶降水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古巴发展甘蔗制糖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某区域图及亚松森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潘塔纳沼泽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块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 0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1)说出巴西利亚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亚松森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图中甲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形成原因。
(4)分析潘塔纳湿地成为世界最大湿地的原因。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甲”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乙”图乙示图N甲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其中1、2、3位于等压面上,4、5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层, B为________层。
(2)A层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升高或降低)。影响A层直接热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乙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____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
(4)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处。
(5)若图乙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城市或郊区)。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________大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名称)板块。
(2)据新浪网报道2014年9月到12月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多次发生地震,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云南、四川地震多发的原因?
(3)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从地形上看属于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4)乙处地貌类型为_______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
(5)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和“地球光照示意图B”,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A中MN表示________,图B在图A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_______。
(2)图A中④位置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________,极昼现象出现在________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3)在图A中,12月18日至20日,醴陵正午旗杆影长变__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____;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__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图B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昼夜状况,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情况是________ 。
(5)图B中甲乙两地相比,昼更长的是________ 地;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________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