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 |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
C.罗马帝国的扩张 | D.“日不落帝国”形成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创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 |
B.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
C.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D.推广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联动式蒸汽机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