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年表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中外历史某时期年代尺示意图(注:B.C.是公元前的英文缩写)。
(1)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将A~E项分别填入①~⑤对应位置即可)

A.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B.北宋建立          C.贞观之治 
D.郑和首次下西洋                E.秦朝建立

(2)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将A~C项分别填入①~③对应位置即可)

A.西罗马帝国灭亡    B.罗马共和国建立    C.罗马帝国建立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上面第(2)问的年代标尺示意图中,找出一对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
(4)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冶金业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二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承载着文明,是国家与文化精神的象征。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3000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1500次,较大的河道更改有二三十次,其中有6次重大改道。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春秋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的诸侯国开始修筑堤防。北宋时期治河仍以筑堤、堵口和开引河等为主导思想。然而,黄河挟带的泥沙太多,难见成效。明清又收紧河道,利用水流冲刷沉积泥沙,以清淤防洪,但堤防容易溃决。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摘编自黄金生《从“忧患河”到“幸福河”守护黄河安澜实现高质量发展》

1)材料一呈现了什么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河”困难的原因。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这场‘战役’的胜利”给予了我们哪些智慧。

光是人类生存之源,是人类前行的向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命之光】

材料一: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是半坡人建造过程中“烧烤地面,做防潮处理”的想象图。

——张礼智《被唤醒的史前村庄——半坡寻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理性之光】

材料二: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庶民之光】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民主政治制度。


【命运之光】

材料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洞察世界大势、汲取历史教训的重大创见。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

——摘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光”内涵的认识。

人类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世界大了世界也小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9年,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

——摘编自席会东《皇家秘图的帝国掠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图绘制范围的扩大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评价这一事件。


材料二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基说道:“我在1969年飞向月球,当我看到眼前小到可以用大拇指盖住的地球,不禁笑了起来。”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丛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69年美国飞船飞向月球的背景。


材料三21世纪初,电子通信等技术极大消除了时空隔阂,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跨国流动成为常态,各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世界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地球村”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人们对地球认知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名片”是文明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分析宋朝的中国名片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2)从图1和图2中各选一张有关联的时代名片,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