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 B.崇尚秩序 |
C.主张仁政 | D.天人感应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可能十分发达④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 B.②③④① | C.①④②③ | D.①②③④ |
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