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盐城濒临黄海,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1)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将粗盐进行提纯的实验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海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_
②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到的实验操作是                       
③步骤Ⅳ加热蒸发时,待                           时停止加热。
④为了除去溶液A中的可溶性杂质,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是Na2C03、NaOH、BaCl, 写出步骤Ⅲ中加入适量盐酸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顺序不当,将导致得不到纯净的NaCl,下列加入试剂顺序不当的是         
A  Na2C03、NaOH、BaCl2     B  BaCl2、NaOH 、Na2C03
C  NaOH、BaCl2、Na2C03     D.Na2C03、BaCl2 、NaOH    E. BaCl2、Na2C03、NaOH
(2)某实验小组利用上面提纯的氯化钠,配置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
①他应称取氯化钠质量是   g ,量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好是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②称量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左,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增加砝码        B.减少药品      C.减少砝码    D.增加药品
③实验中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造成的可能原因有__          _;(不少于两点)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一包黑色固体粉,可能含有炭粉、CuO、Fe 3O 4中的两种或者三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1)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粉末成分是什么?

(2)作出猜想:

猜想一:混合固体是炭粉、CuO

猜想二:混合固体是炭粉、Fe 3O 4

猜想三:混合固体是   (两种物质写不全不给分)

猜想四:混合固体是炭粉、CuO、Fe 3O 4

(3)查阅资料:Fe 3O 4为黑色粉末,能与盐酸反应,含有Fe 3+的盐溶液遇到KSCN(硫氰化钾)溶液时变成红色,Fe(OH) 2是一种白色沉淀。

(4)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有部分固体溶解,过滤,得到滤液A,并对滤液A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无红色固体析出

该固体物质一定没有   

步骤二:又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步骤三:再取一定量的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还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面变成红褐色

滤液A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讨论交流:

①通过以上实验,猜想   成立。

②写出Fe 3O 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Fe 3O 4与盐酸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请大家推断Fe 3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 (写两种价态才得分)。

(6)拓展:请写出同种元素显不同化合价的一种盐   (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写化学式)。

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杂质已除去

方案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方案三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不与所需物质反应、  、试剂要适量。

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Ca(NO 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

A.CaCl 2溶液 B.Ca(OH) 2溶液

C.Ba(OH) 2溶液 D.Ca(NO 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   

方案二: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海水"制碱"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mL Na 2CO 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 2CO 3溶液,却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 2CO 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

①HCl和Na 2CO 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

Na 2CO 3+HCl═NaCl+NaHCO 3(先),NaHCO 3+HCl═NaCl+H 2O+CO 2↑(后)。

②NaHCO 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

③Ca(HCO 32溶于水

请回答:(1)NaHCO 3俗称   

(2)NaHCO 3在医疗上是治疗   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 3;③NaCl、Na 2CO 3;④NaCl、Na 2CO 3、NaHCO 3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猜想④成立

【交流与反思】(1)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   有关。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边的探究历程。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对于甲同学的猜想,你认为  (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写出你的理由:  

(2)对于乙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虽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写离子符号),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查阅资料】为了排除是酚酞溶液导致的原因,同学们决定重新配制酚酞溶液进行试验,他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百度百科中对酚酞的描述如下表。

中文名

酚酞

结构式

外观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常温下溶解性

<0.1g/100mL(水中)

>5g/100mL(乙醇中)

化学式

C20H14O4

(3)由上表可知,配制酚酞溶液的溶剂是  (选填“水”或“乙醇”).在检测溶液剂酸碱性的实验中,往待测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即可,滴入过多的酚酞有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实验验证】

(4)如图,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一支密封的装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  (选填“a”或“b”)处通入。

(5)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和结论

   

   

【应用拓展】

(6)从查阅百度百科资料知道,酚酞(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其遇碱变红的变化表达式为:

H2In In2(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