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
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①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 价,且其质量分数为 ;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取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C与氯气( )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 |
|
|
|
|
|
|
溶解度/ |
|
|
|
|
|
|
(1)氯化钠属于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 氯化钠, 时最少需用_____ 水才能完全溶解。
(5) 时,将 食盐放入 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至 )。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过程如图。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蒸发池中,水蒸发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A. |
过滤 |
B. |
溶解 |
C. |
蒸发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 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 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 、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 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 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原文作者邹才能、林忠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 。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
(3)用 溶液吸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 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实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的目标,化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以煤、空气和水为原料生产碳酸氢铵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 属于_____(填“氮”、“磷”、“钾”或“复合”)肥。
(2)“造气”是利用煤、空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取 和 ,加快“造气”反应速率的具体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合成”是指 和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循环”是指 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