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
| B.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
| C.人自身不能合成生长素,但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可以推断人吃了含生长素的植物后在消化道不能消化生长素直接吸收,且人体内也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 |
| D.水平放置的根在太空中生长素仍能极性运输,但因为失重而丧失了向地性和两重性 |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
|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
| 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
| D.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
下图为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 B.图中M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 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
| D.炎热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正反馈调节 |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
|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
|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
|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
|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
|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
|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