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变化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 D.皇权不断加强 |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 |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水经注• 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
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 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
咸丰十一年(1861)初,奕訢上疏奏陈:“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这份奏折,不能表明奕訢已经:
A.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被侵略的险恶形象 |
B.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乃是最大隐患 |
C.有防范外来侵略的思想 |
D.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才是心腹之患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先进的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一切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 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 |
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 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