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
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 C.人民公社化时期 | D.过渡时期 |
“人类的智力之谜好像隐藏在密云之中的高山,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科学地认识它。也许不久我们会发现,一个神经细胞远比一台微型计算机更复杂,毕竟我们现在还不能合成最简单的细胞。所以,担心电子计算机会征服人类,确实像‘杞人忧天’一样可笑。”对以上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类永远不必要担心计算机会征服人类 |
B.人脑就其结构与功能来说是任何计算机都无法比拟的 |
C.计算机的总体功能大大超过人脑 |
D.我们今天还没有完全认识人脑的功能和作用 |
1923年,胡适撰文写道:“这三十年里,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尚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指()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2009年7月30日~10月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其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图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片说明()
A.东汉时已经出现较成熟的造纸技术 |
B.东汉时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 |
C.东汉时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拥有文化的人很多 |
D.东汉时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
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A.孟子 | B.荀子 | C.庄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