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① 尚:娶公主为妻。② 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 假:宽恕,饶恕。④ 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唐太宗李世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自款结高雅 |
B.帝让之曰责备 |
C.权检校侍中代理 |
D.阳若不省,徐啖之通“佯”,假装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
② 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
③ 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
A.① 因② 与③ 其 | B.① 以② 与③ 之 |
C.① 以② 于③ 其 | D.① 因② 于③ 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同为隋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但是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不仅谋逆弑杀隋帝,而且不肯投靠李渊。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
B.宇文士及担任尚辇奉御的官职时,得知李渊就是唐高祖,于是设法结纳,以图日后之用。 |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谈话。 |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气了。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
②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2)宇文士及凭借什么获得了唐高祖和唐太宗的信任?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梁军围晋太原,令军中曰:“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有骁将陈章者,号陈野义,常乘白马被硃甲以自异,欲必生致之。因戒其部兵曰:“见白马硃甲者,当佯走以避之。”两军皆阵,德威微服杂卒伍中。陈章出挑战,兵始交,德威部下见白马硃甲者,因退走,章果奋槊急追之,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中章堕马,遂生擒之。
天祐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兵七万人击赵。赵王王熔乞师于晋,晋遣德威先屯赵州。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皆梁精兵。德威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贼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乃退军鄗邑。景仁怒,悉其军以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之胜地!”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其来必不暇赍粮糗,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诸将亦皆以为然。至未申时,梁阵动,不可复整,乃皆走,遂大败。
十五年,德威将燕兵三万人,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梁人家国系此一举。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庄宗曰:“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今见敌不击,复何为乎?”遽督军而出。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兵已接,庄宗率银枪军驰入梁阵,梁军小败,犯晋辎重,辎重见梁硃旗,皆惊走入德威军,德威军乱,梁军乘之,德威父子皆战死。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五 唐臣传第十三》)
注:硃:红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戒其部兵戒:告诫 |
B.梁军轻出而远来轻:轻装 |
C.悉其军以出悉:全部 |
D.吾军河上,终日俟敌俟:观察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德威 “为人能而多智”的是( )
① 欲必生致之② 见白马殊甲者,当佯走以避之
③ 德威伺章已过,挥铁槌击之④ 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
⑤ 粱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⑥ 吾以深人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
A.①②③⑤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德威望见远方的烟尘就能知道敌人的数量,为人足智多谋。周德威也非常勇敢,在梁军和晋军交战中,他挥起铁槌击中梁军骁勇大将陈章,活捉了他。 |
B.梁王派王景仁率领七万军队攻打晋国时,率领的都是梁国的精锐部队,而晋国军队少。于是周德威避其锋芒,扬己之长。后退到鄗邑与之周旋,最终获得大胜。 |
C.庄宗亲率大军,逼近汴州时,他向周德威询问作战策略,虽然周德威进言只有用计取胜,难以凭力硬夺,但是庄宗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导致汴州一战失利。 |
D.周德威统帅军队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其征战多年不断胜利的战绩证明了他的大智大勇。文末记叙周德威最终战死疆场,也可谓是彰显其大智大勇的挽歌。 |
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苏秦从燕之赵,给合从说赵王曰:“臣以地图案之,诸倔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选自《战国策》)
(1)臣窃以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
译文:
(2)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译文: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魏正光中,稍迁义阳郡守。武卫将军进侠于帝,授左中郎将。及帝西迁,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荥阳郑伟谓侠曰:“天下方乱,未知乌之所集。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侠曰:“既食人禄,宁以妻子易图也?”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尝遇疾沉顿,士友忧之,忽闻五鼓,便即惊起,顾左右曰:“可向府耶。”所苦因此而瘳。晋护公闻之曰:“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又司空许国公宇文贵、小司空北海公申徽并来候侠疾。所居第屋,不免霜露,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奴隶、耕牛、粮粟,莫不备足。搢绅咸以为荣。卒于位,谥曰贞。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侠“不以私废公”和“对奸吏起镇慑作用”的一组是( )
A.侠将行而妻子犹在东郡 侠闻之,许其自首 |
B.宁以妻子易图也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
C.忽闻五鼓,便即惊起积年隐没至千万者 |
D.所苦因此而瘳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侠七岁后即很聪慧,有异于一般孩童。为官后忠于皇上,荥阳郑伟认为天下动乱,劝他另谋前程,裴侠拒绝了这一忠告,毅然跟随皇上西迁入关。 |
B.裴侠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他每日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食鲜肥美味;从不私用郡中仆役,又不私取任何公物。因此受到人们尊重,称赞他为人间楷模。 |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
D.裴侠时时以公事为重,深受晋公护的赞誉。皇上了解到他生活清贫,改善了他的居住条件,赏赐他良田、奴隶及各种物品,士大夫们都为此感到荣耀。 |
翻译下列句子。
(1)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邪?”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选自《搜神记》)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怒,使相之相:审看 |
B.王即购之千金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
C.客曰:“不负子也。”负:辜负 |
D.愿王自往临视之临:面对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 B.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
C.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 D.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
何由知吾可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于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铸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对此大怒,杀了干将。 |
B.莫邪的儿子长大后,母亲以实情告之。赤遵父嘱得剑,日夜思报父仇。 |
C.为躲避追捕,赤逃入山中,遇见一位愿为其报仇的人,便决然舍命相托。 |
D.侠客诱使楚王来到煮赤头的汤镬前并将其杀死,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1~2题。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 |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孔子说:"无友者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