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即钟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噢,
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
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
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
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
B.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
C.《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
D.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习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