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投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夸为其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①。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注:维絷:此文中为“留住,挽留”意。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耽志书传耽:沉溺,潜心 | B.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惮:怕,害怕,敬畏 |
C.其见敬惮如此见:看见 | D.始得无坐坐:获罪,犯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 B.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
C.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 D.①冀相维絷②好自相扶将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眭夸年轻时就气度不凡,不拘小节,只喜欢读书,喝酒,不喜欢做官,当地的人很敬畏他。 |
B.眭夸和崔浩是好朋友,但崔浩对眭夸却不理解,推荐眭夸来朝中做官。眭夸在朋友和朝廷的双重压力下,迫不得已来朝中做官,但最终还是辞不就命。 |
C.眭夸逃出城来,崔浩知道后也能理解他,并为他开释,使朝廷没有治眭夸的罪。 |
D.眭夸不愿意和朋友共享荣华,却情真意切地与他共患难,替朋友服丧,为朋友举办专门仪式进行哀悼。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2)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宇文)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
初,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来矣。”
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时,我父子尚肯相假③乎?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三司。
从秦王④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
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① 尚:娶公主为妻。② 高祖:指唐高祖李渊。③ 假:宽恕,饶恕。④ 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唐太宗李世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自款结高雅 |
B.帝让之曰责备 |
C.权检校侍中代理 |
D.阳若不省,徐啖之通“佯”,假装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开皇末,□述勋封新城县公。
② 臣往在涿郡,尝□陛下夜论世事
③ 复隋旧封,以宗室女妻□
A.① 因② 与③ 其 | B.① 以② 与③ 之 |
C.① 以② 于③ 其 | D.① 因② 于③ 之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B.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C.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D.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同为隋右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但是两兄弟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宇文化及不仅谋逆弑杀隋帝,而且不肯投靠李渊。宇文士及却成为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
B.宇文士及担任尚辇奉御的官职时,得知李渊就是唐高祖,于是设法结纳,以图日后之用。 |
C.宇文士及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刚和王世充,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后,更加重视宇文士及,经常将他请到寝宫谈话。 |
D.太宗皇帝曾经赏玩宫中嘉树,宇文士及也在旁边附和,太宗引用魏征的话,暗指宇文士及是谗佞之人,经过一番辩解,皇帝终于消气了。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时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上仪同。
② 或告其反,讯无状,召为殿中监,以疾改蒲州刺史。
(2)宇文士及凭借什么获得了唐高祖和唐太宗的信任?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
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凑燕凑:奔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 |
C.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⑧④ D.③⑤⑥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5分)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5分)
【思路点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③;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肆:店铺 |
B.不可救则望之却走却:拒绝 |
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
D.排闼而入排:推开 |
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
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
②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什么是“知言”?
答:
(2)应该如何正确“知言”?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