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
|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闰八月将有灾难 |
|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对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
|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
| B.认识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
|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
|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学而不用,等于不学”。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
|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 C.认识与实践同等重要 |
| D.参加实践和看书学习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
在下列说法中,能科学说明实践的含义的是( )
| A.实践是一种充满理性的认识活动 |
|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 C.实践就是行动、行为 |
| D.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