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似 与 游 者 相 乐 ②今 天 下 三 分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②心乐之(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 |
| B.以其境过清以塞忠谏之路也 |
| C.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无马邪 |
| D.乃记之而去宋之地方千里 |
翻译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两段多次出现“乐”,联系文段分析比较,柳宗元的“乐”与欧阳修的“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问题。(1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络摇缀②为坻③日光下彻④悄怆幽邃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 景点名 |
文字依据 |
|
| 例 |
听水径 |
闻水声 如鸣佩环 |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③,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淡泊:性情恬淡不慕名利。②致远:高瞻远瞩。③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④险躁:邪恶暴躁。⑤治性:陶冶性情。⑥意与日去:.意志同时间一起消磨。⑦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夫君子之行行 :B年与时驰年:翻译下列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4分)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 略无阙处() (4)属引凄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
|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
|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 异曲同工之妙。 |
|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9分)
许生端方
道光①间,姑苏②渡僧桥畔,泊一县试③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④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女几被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肆: 店与肆连用,即店铺。⑤著:穿着。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许生颇为叹息。(很) | B.身未著寸缕(被子) |
| C.欲赴河 (跳入) | D.女几被惊落河中(几乎)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避火,何投水?从许生做人的角度谈谈本文给你的启发是什么?(3分)
(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虽乘奔御风/虽人有百手 | B.绝巘多生怪柏/夜久语声绝 |
| 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 D.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