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辍业投笔叹曰(      )               ⑵ 后忽疏懈(      )    
⑶ 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        (4)今虏使到数日(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应曰涉猎书传
B.吾众诈自称取封侯
C.扶苏以数谏狐疑未知所从
D.辍耕垄上当与从事议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
【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日更定()
(2)湖中焉得有此人()
(3)毳衣炉火()
(4)此()
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

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请你写出一句写雪景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错任何一处不得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字;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闻:听,听到。⑤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⑥劳:慰劳。⑦意适:心情畅快。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
(3)哀转久绝(4)故渔者歌曰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则以钳搏之
B.不以疾也贻以金钗
C.则素湍绿潭又留蚊于素帐中
D.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携 徜 徉 而 上。
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留宿在山上的原因。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转弯。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⑪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⑫二鼓:二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深 者 縋 石 五 丈 不 得 其 所 止。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生活态度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4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普少习吏事()
(2)既薨()
(3)及鲁肃过寻阳()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认真阅读【乙】文,自选角度,说一说你得到的启迪。(一点即可)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丙】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长堤一痕②大雪深三尺
③三鼓归④万径人踪
【甲】文中划线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俱”是“都”的意思,请从【乙】中找出一个和“俱”意思相同的字:
请用两个“/”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薄”有下列义项:

A.冷淡,不热情; B.土地不肥沃; C.轻微,少; D.稀薄。

【乙】文中的“明月薄之”的“薄”应是什么意思?
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丙】文中“独钓寒江雪”一句的理解。
积累链接:《江雪》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心性与境界与我们学过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