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①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②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③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④,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 尝辍业投笔叹曰( ) ⑵ 后忽更疏懈( )
⑶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 (4)今虏使到裁数日(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佣者笑而应曰而涉猎书传 |
B.以吾众诈自称以取封侯 |
C.扶苏以数谏故狐疑未知所从故 |
D.辍耕之垄上当与从事议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
【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芙蕖① 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
(3)及花之既谢()(4)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 |
B.①陶后鲜有闻 ②一老河兵闻之 |
C.①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高可二黍许 |
D.①香远益清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
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乙文则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
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
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则主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
(3)入门不顾()(4)相委而去()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通“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口无停声,足无停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 之”,后面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
【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童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小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半年方得释 () ②就笼语鹦鹉曰()
③鹦哥谓之曰() ④似不忍去()
(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 |
B.岁以大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摘自《明史》)。解释下列加线字:
①六七始已()
②读书之斋()张溥为什么将他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