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
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罗马人创立的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这表明特留份制度(  )

A.是后来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B.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內的平等原则
C.确立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法律观念 D.体现了平民财产继承关系的平均思想

《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于不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