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是。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札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於阶下。僧呼曰:“拜郎君,汝等向遇郎君,即成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腊。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洽:融洽 |
B.素善弹,乃密於靴中取张卸弹弹: 射弹弓 |
C.今向迟暮,欲改前非向:已经 |
D.韦引弹,意必中意:集中注意 |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 然力足以至焉
B 郎君且自慰安之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D. 垂泣而别际 夜缒而出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僧“欲改前非”的一组是( )
①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郎君能垂顾乎?”
②僧但言且行是
③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④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
⑤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
⑥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④⑥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
(2)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札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
(3)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解释文中加点字
衣:下:
履:后:
异: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②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翻译: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②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解释加点字词
①金就砺则利②声非加疾也③而绝江河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其皆出于此乎 ⑥弟子不必不如师⑦则耻师焉,惑矣⑧不耻相师
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B.学不可以已 |
C.吾从而师之 | D.蚓无爪牙之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迨:等到 |
B.后五年,吾妻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
C.殆有神护者殆:接近 |
D.其制稍异于前制:格局,规制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
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而母立于兹 |
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谨拜表以闻 |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慨的一种文体。 |
B.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人亡物在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
C.第二段中,作者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自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喜之情。 |
D.归有光的散文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感情抒发真切自然,所以,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话说,其文“不事雕琢而自然有风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2)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