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叙利亚是处于“阿拉伯世界”心脏地区的核心国家之一。从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政府军与反对派的激烈交锋导致叙利亚超过10万人死亡,200万人沦为异国难民……。2013年9月,美国准备绕开联合国对叙利亚发动打击;英德又拒绝动武;俄罗斯反对动武;中国政府主张“欢迎一切有助于在叙利亚停止暴力、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倡议和努力”,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1)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什么?
(2)结合材料对中、美两国在叙利亚问题的不同做法作出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程,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的增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出自科学家与工程师之手,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这里成为实实在在的论断。—梅朝荣《人类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别指出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于哪个国家?
制度创新: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两个国家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革命各一例。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美、法两国为例,分别写出反映上述思想的法律文献各一例。
领袖引航: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
(4)18世纪的北美面临着艰难抉择,请写出当时的这位“引路人”。
历史启示: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5)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依据你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第一二主题,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对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说:“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世纪”。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世界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人被发现与世界被发现指的什么?它们对人类迈入近代社会有何共同影响?“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是谁?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材料三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并概括这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局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时间 |
史实 |
1871年 |
普法战争,德国获得法国50亿法郎赔款,割占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
1878年 |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
1886年 |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
1903年 |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数据反映德国怎样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明卡尔·本茨汽车的动力是什么?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图A中威廉二世的话反映了德国怎样的对外方针?图B中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哪一集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 (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两大成果的发明人,并说明这两项成就的出现代表着人类进入怎样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