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程。
【应运而生】
材料一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继承与超越】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2)依据材料二,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学习与创新】
材料三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3)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是如何“走自己的路”的?
(4)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亘古未有的巨大变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面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的出自我国哪部历史文献资料?依据此材料,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此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多少?
(3)此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出自哪里?(1分)
(2)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3)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材料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分别指哪三位领导人?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谁?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又指什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一座城市?
(4)“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它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商君”是谁?结合课本说出其主要措施,指出这个历史事件的性质。
(2)据材料二中的孝文帝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两次改革你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