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老王家事 看风雨中国】(本题共12分)
老王家事 |
背景事件 |
1950年,为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19岁的我当兵上了战场 |
① |
1952年,战场上的我收到了家里的来信,说 家里分到了5亩地还有一头牛。 |
土地改革 |
1956年,根据党中央的号召,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② |
1960年,随大伙一起出工生产,很多人都偷懒,出工不出力。 |
③ |
1964年在广播中听到,我国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硕大的蘑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升起。 |
④ |
1973年,街上很多红卫兵在批斗走资派,社会一片大乱,种地也不能进行,家里陷入困苦的境地。 |
⑤ |
(1)请在表格中的①②③④⑤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2)事件①和土地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3)说说材料③事件有什么后果?
(4)②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有何深远的影响?
(5)造成 “社会一片大乱,老王家种地也不能进行,家里陷入困苦的境地”。这一事件得到改变跟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台湾行》
材料四 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事件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六王”的出现与历史上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四诗句反应了台湾与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请写出与之相关的两次战争。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该如何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一天,罗斯福总统说他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为这次战争取个名称。我立即说:“不必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避免的了。
——[英]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材料三:近期,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扩充军备。尤其是在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恶劣行径,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蔑视和挑战,充当了亚太地区和平的绊脚石。
请探究:
(1)材料一中的A、B、C是“二战”的轴心法西斯国家,请写出这些法西斯国家曾犯下的罪恶?
(2)写出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或战争。
(3)如何理解丘吉尔在材料二中所说的“不必要的战争”的言论?
(4)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结合以上探讨,你认为当今世界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丘吉尔所言的“不必要的战争”?(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国人和德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尼克松《领导者》
材料三:法德和解,是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法德两国为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
——吴友法《德国史探研》
(1)材料一中,图二的E系轿车,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档汽车品牌之一、与宝马,奥迪并称“三驾马车”的梅赛德斯一奔驰(Mercedes-Benz)轿车。你能想像吗,左图一的那辆车就是它的“前生”。请问左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发明的第一辆汽车使用的动力是什么?促进了哪一能源的开发?
(2)材料二中“德国人和法国人三次兵戎相见,浴血残杀”,请你列举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一次“兵戎相见”
(3)20世纪60年代,法国与德国开始走向联合的表现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出联合的主要因素?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德从世仇到和解的历史,给存在类似问题的相关国家提供怎样的启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夯。
——《中关建交公报》
材料二: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歹l3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②和第④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背景。
(2)从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影响中美关系的内外因素分别是什么?
(3)你认为当前影响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看,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我中国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
材料三:
(1)在政治目标上,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实现了材料二中“脱满洲人之羁缚”那次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开端?图二代表的革命的胜利宣告什么时代己成为过去?
(4)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实践活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的探索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