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处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虽乘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
C.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D.予观夫巴陵状高处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不物喜蒙辞军中多务
C.王命急宣而长烟一空
D.满目萧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把山与水结合在一起写,不仅突出了山的险峻,还写出了不同季节的江水特点;乙文展现的洞庭湖则水波浩荡,气象万千,气势雄阔。
B.甲文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的特点,又渲染了秋天峡谷萧瑟的气氛;乙文以“古仁人”的思想为依据,推出“先忧后乐”的名句。
C.甲文写三峡四季景色,详写夏秋,略写春冬;乙文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之景,通过对比,突出不同天气对人的心情的影响。
D.甲文行文简洁,很少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乙文在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后,以对比手法着重表现“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淡然的心境和气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
(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
(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者咸叹之(2)不绵纩(3)孝绪之必至颠覆(4)亲而不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先自度其足()②反归 取之()
③恐人闻之()④ 遽掩其耳()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以椎毁之

A.反归取之 B.项为之强
C.试之以足 D.物外之趣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 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选文有改动)
【注释】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遗:wèi,送。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⑥趣:同“促”,赶快。⑦临:治理,管理。
解释下列加点字。
(1)晏子(2)臣得暖衣饱
(3)公不(4)然犹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辂车乘马

A.夫子之禄寡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吾欲辱之 D.民之无义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