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等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该宪法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如何规定的?(3分)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材料五
(5)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可以看出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
(3)从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4)指出出现该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产品。
材料二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后“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纵观历届世博会的展品,既有传统的优秀产品,又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你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可引用原句)
(2)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商政策,但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两件史实。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
(1)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