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 B.君主专制 | C.纲常伦理 | D.军机六部 |
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三大改造 |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
C.提高了生产效率 |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其中“革命化”的是( )
A.将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到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
B.清政府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