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真正起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
B.辛亥革命使传统纲常观念的合法性受到动摇 |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遍传神州 |
D.辛亥革命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
C.户籍制度不合理 | D.移民制度的僵化 |
“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 B.中外朝制度 |
C.三省六部制 | D.内阁制 |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 |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
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 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