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 )
| A.唐朝 | B.南宋 | C.元朝 | D.明朝 |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
|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