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在社会道德方面,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知识即美德”。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本身 |
B.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
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 |
D.学者的研究转向法律和宗教方面 |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
B.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 |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
D.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
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的社会动荡 |
B.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为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
A.颁布“解负令” | B.发放公职津贴 |
C.组成四百人议事会 |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受侵犯 |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C.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
D.注重调整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