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
B.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
C.错误的,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
D.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下列人物中,其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李斯 | B.王羲之 | C.李白 | D.王维 |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 | 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
C.人应该无私无欲 | 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
《宋史·欧阳修传》言“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文中“兵府”指的是
A.枢密院 | B.政事堂 | C.军机处 | D.提点刑狱司 |
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水排 | B.耧车 | C.曲辕犁 | D.水转翻车 |
公元前3世纪,我国引湘入漓、北水南调的重大工程是
A.灵渠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井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