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7日,头戴皇冠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新一届议会开幕式并宣布了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的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
李大爷边看电视边嘀咕:“这个英国,究竟是国王的权力大还是首相的权力大?”请你通过历史学习与探究来解答李大爷的困惑。
(1)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国会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源于什么法律文件? 颁布于哪一年?同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
(2)该法律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今天,同英国实行相同政治体制的国家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这部法律文件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制定的。试用大事年表的形式来表示这个事件的过程。(要求:至少列出两件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梦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梦”。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梦想之旅”。
材料一:200多年前,美国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获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如今200年过去了,美国人民仍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合众国而努力着。
而美国在过去200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与共。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6日胜选演讲
(1)材料一中“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指的是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试列举一位“建国先祖”。
(2)列举20世纪30年代美国战胜“萧条”的具体事例。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建国精神” 集中体现在哪一文件中?
材料二:欧洲梦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文化多样性而非同化为一,生活质量而非只是财富积累,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深度游戏而非单调的持续劳作,普遍人权及自然界的权利而非只突出财产权,全球合作而非单边主义的霸权实践。
——(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4)据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历史上首先“突出财产权”的是哪一文件?
(5)为“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欧洲于1967年成立了哪一组织?
材料三: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摘自习近平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的讲话
(6)近代以来,各阶层不断探寻着自已的“中国梦”,请你列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各自的探索事件一例。
(7)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单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中国梦”。
科技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世界面貌,影响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中国传到欧洲的重要科技发明有26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请你列举中国古代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变的科技成就两项。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衰落,而西方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是一组近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
(2)指出材料二所示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序号答题)
(3)材料二中①②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曾经的“雾都”伦敦如今我们身边的“雾霾”
(4)材料三中的“雾霾”,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历史事件?
(5)为减少“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
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史实举例
(1)完成表格(每空1分,计3分)
朝代 |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
西汉 |
A两次出使西域。 |
唐朝 |
唐太宗把 B嫁给松赞干布 |
C |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管西藏 |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新华社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
——《中国通史》
(2)请你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
步骤三学史感悟
(4)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代的民族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日美亲善条约》,这是近代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日本在列强炮舰的逼迫下,痛苦而艰难地迈出了开国的第一步。这一步对于日本来说既是噩梦的开始,更是衰弱到极点后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压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国表面上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实质上是为了打击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以便推行它的“门户开放政策”,扩大美国在中国的势力。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到1942年1月,包括苏美英三个强国在内的二十六个国家,代表各个大陆,结成联盟,一致反对轴心国,……每个国家都保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战胜轴心国家,并且绝不单独媾和。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日本经济奇迹”固然部分归功于美国在战争刚过的困难年代所给予的援助,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勤奋工作、良好组织和通过集体努力对于非战目的的共同经济成就全民追求的结果。从1950年到1975年,日本的生产量和收入的增长比同时期任何国家都快。
——罗兹·墨菲《亚洲史》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迫使日本迈出“开国第一步”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既是噩梦的开始”,又是“再度走向强大的重要转折”?
⑵ 据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上的中心矛盾是什么?美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获得的成果是什么?由此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⑶ 据材料三,各国“结成联盟”的标志是什么?各国最终“战胜轴心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⑷ 据材料四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时整,戈尔巴乔夫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书,他宣布:“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我坚决……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事态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肢解国家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
——张建华《俄国史》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怎样?这一改革对于俄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⑵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该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⑶ 材料三所述发生时,苏联正在经历哪一重大事件?戈尔巴乔夫对这一事态的发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