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小题。
|
城镇人数(万人) |
城镇人口比重(%) |
||||
|
2000年 |
2010年 |
年增长率(%) |
2000年 |
2010年 |
增长百分点 |
苏南地区 |
1467 |
2288 |
4.54 |
59.6 |
70.3 |
10.7 |
苏中地区 |
636 |
917 |
3.73 |
37.7 |
56.0 |
18.3 |
苏北地区 |
983 |
1533 |
4.54 |
31.2 |
51.5 |
20.3 |
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径流增大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热岛效应增强 | D.土壤肥力提高 |
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足足高了3 ℃。该实验主要研究大气的
A.温室效应 | B.直接热源 |
C.增温速度 | D.热力运动 |
甲箱温度计显示数据和乙箱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的差异 |
C.大气辐射强弱的差异 | D.大气吸热多少的差异 |
最近,联合国会议通过了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决议。“地球工程”包括: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空架设反光板、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对于下列环境问题,“地球工程”有可能
直接起到遏制作用的是
A.大气污染 | B.湿地丧失 | C.物种灭绝 | D.全球变暖 |
“地球工程”对地球可能起到的作用是
A.遮阳伞 | B.防弹衣 | C.保温被 | D.过滤器 |
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该工程
①影响生物多样性②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③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④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摘自《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从天文角度来说,夏季是
A.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
B.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 |
C.一年内黑夜最短、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
D.一年内气温最高、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
下列产业活动中,与二十四节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渔业 | B.种植业 | C.纺织业 | D.手工业 |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依据
A.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 | B.气温 |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 D.物候现象 |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
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
C.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D.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 B.沙滩地 | C.沼泽地 | D.自流盆地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