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
1995—2005年 GDP年均增长速度(%) |
美国 |
14.7 |
3.3 |
英国 |
21.8 |
2.8 |
挪威 |
23.9 |
2.8 |
德国 |
24.3 |
1.4 |
芬兰 |
24.8 |
3.5 |
法国 |
28.5 |
2.1 |
瑞典 |
29.5 |
2.7 |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
22.0 |
2.6 |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3)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前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当这些年中国的内战与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同时发展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球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初)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894页
材料二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至少在60亿美元以上,约占各国在华资本总额的80010,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版)必修2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美国国内环境分析为什么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并说明这种“支持”对中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
(l)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材料二美、日、西欧等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所占的比重(%)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6
分)
(3)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