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材料三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乡家庭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这一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28分
材料一 1919年5月19日早晨,第三军团督察凯末尔在黑海之滨的萨姆松登陆,开始了领导民族独立战争的历程。这一天,无论对于现代土耳其,还是对于凯末尔本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以至于多年后有人为了编写大百科全书而问起他的生日时,他将自己的生日说成5月19日。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l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他(凯末尔)告诫人民:“这个国家无论如何也要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生死存亡问题。”他警告那些反抗现代思潮的人:“你们若要顽固地带着另一个时代的旧习,就会成为社会的弃民。我们不但要维持我们固有的一切,同时更要学习如何从西方获取一个进化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四甘地认为:铁路、律师与医生,他们已把印度弄得贫穷不堪。所以我们若不及时觉悟起来,我们必至于灭亡。……使印度贫穷的,是那“机器”,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因此甘地得出结论:自治是一座伟大的结构,但中心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着它旋转。
材料五 1934年,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姓氏,意为“土耳其之父”。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土耳其陷入一片震惊和悲痛之中,政府发表讣告说:“土耳其国家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甘地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不幸身亡,整个印度和世界为之震惊,印度总理尼赫鲁这样说道:“我们生命中的明灯已熄,到处一片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5月19日和l920年8月1日对凯末尔和甘地以及他们各自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本民族独立事业,两人所走的道路有何不同?(8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凯末尔和甘地关于西方文明的认识有何区别?他们各自采取了怎样的对策?(8分)
(3)材料五反映出凯末尔和甘地各自在本国的崇高地位,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
——齐底步《世界经济通史》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危机而采取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张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间的区域性组织,它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1991年12月11日,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依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并指出它在性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材料三:“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4)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 中华网
(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大量“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
(2)上面图片中这两种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
材料四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这场科技革命对世界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随着刘家企业的蒸蒸日上,一些封建势力、地方官僚开始垂涎刘家的财富。……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提出续借120万元的请求。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刘氏家族企业衰弱的原因。
材料三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刘氏家族向政府申请其家族企业全部公私合营。……成为福州市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福州电力与“电光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刘氏家族企业的最后归宿。
(4)通过刘氏家族企业兴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